回目录 回首页 |
长篇小说 幸运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6年 24万字;该书为福建省96年现代题材长篇小说重点选题之一,出版后又被福建日报连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获96年福建省优秀文学奖。 铁锏恨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2年 20万字 摩登强者 香港金陵出版公司 1993年 16万字 中`短篇小说 十余篇约15万字。 《海峡》 好年难过 小巷古钱佬 野心勃勃的根雕 桔魅; 《福建文学》 白果 山鬼 红土祭; 《武夷》 溪怪 树头红果 大红樟 ; 《上海小说》98、5 0主任韵事 电视文学剧本(上`下) 万木林传奇 发表于《中外电视》;后被长龙影视公司拍摄成电视剧。 报告文学 柳杉颂 《中国教工》;花伞魂 《海峡》;绿水青山依旧多 《武夷》《海内外企业家作家报》; 散文`随笔 万木林风情 鹭江出版社 1997年 8万字; 星溪保护神 获1989年省广播电台《华光杯》优秀奖; 和尚 月亮 河饬 获1989年福建日报杂文奖; 98年以来在省内外报刊发表的:武夷之恋 竹乡品竹 欢乐夜校 高工效 需要泥土精神 男人的黄金 喝自己的酒 爱也番芋厌也番芋 消失的豺群 绿就是金 千古文章万木林 以及闽北钱币系列知识小品等多篇。 关于南强创作作品的评论 1万木林最初的风景线 闽北日报 作者 张晓平(闽北报记者) 2真切的关注 深沉的咏叹 文艺报 福建日报 海内外文学家企业家报 作者陈毅达(作家,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 3大写时代史诗的可喜实践 闽北日报 海内外文学家企业家报 三明日报 泉州日报 作者 孙绍振(著名评论家 ,师大教授)林礼明(作家,省文学院秘书长) 4变革时代的农村人物形象 海峡 作者 清风(评论家) 5淡淡的笔墨 浓浓的韵致 福建日报 作者 包恒新(评论家 福建论坛副总编) 6从质朴走向开阔 厦门日报 海内外文学家企业家报 作者 李龙年(作家 闽北日报文艺部主任) 7省文联97年月10在长乐冰心文学馆举行包括《幸运》在内五部长篇小说研讨会; 8省广播电台97年5月专题介绍南强长篇小说《幸运》; 9南平电视台97年于闽北人栏目专题介绍 作家宋恒;并于闽北书屋分别专题介绍南强作品《幸运》和《万木林风情》。 10南平市委宣传部`闽北日报`南平市文联5月3日在延举行《万木林风情》专题研讨会; 教育论文 先秦诸子领导思想略论 山东《领导与人才》 1986年; 请减轻校长负担 《中国教育报》; 首先强化师资素质教育 《福建教育》; 加强薄弱校建设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福建教育》; 实事求是 适度超前 《福建教育》; 正在创作作品 稀世之钱 长篇小说 海峡文艺出版社将出 闽江的呼喊 ——绿色手记 鹭江出版社99年选题计划 重构绿色文明 ——福建灾害与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暂名) 南 强 著 本书主题:通过对我省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灾害(以洪灾为主体的各类灾害)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并试着探索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福建发生的各类灾害,犹其是大洪灾,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继97年龙岩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后,98年南平地区又遭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损失达几十亿以上。与此同时,旱灾,农林业的虫害`,水产养殖业的病害,以及台风`冰雹`寒流等等,也频繁发生,因此造成巨大损失。这些灾害,一方面是因为全球性气候反常,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但另方面也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为因素造成。 环境恶化的最主要表现首先是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总面积虽然不少,占陆地面积的58%,但多是以针叶林和竹林为主体的中幼林,原生态的阔叶林几乎灭绝。这就使得森林对环境的调节犹其是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其次,过度过快的土地开发,矿产开采,先行工程,造成的废土和城市垃圾的无序倾倒,以及大大小小的桥梁`堤坝,使得闽江上游河床不断抬高,越来越窄,泄洪能力越来越弱;再次,乡镇个私企业盲目上马,特别是小纸厂,小化工厂造成的污染,使得水质大大恶化,使河流生态破坏,渔业受损;而汽车与工业燃烧放出的废气又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凡此种种,均是灾害的人为因素。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基层领导和群众的防灾和环境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满足于已有的林业成就,津津乐道于森林面积全国第一,不愿在保护环境上花大力气。尽管省政府多次强调要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并制订了一系列战略方针与有关政策,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状况,既有历史,观念的因素,也有人口`资金`技术等因素,特别是政治人事体制方面的因素。本书企图通过以上分析,引起人们对灾害与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从而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福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进一深化改革,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书既是严肃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优美流畅的随笔结集。 全书约20万字,99年6 月底完稿。 作者南强,著有长篇小说《幸运》,散文集《万木林风情》等多部作品。是我省实力作家。 分章内容题目 一 灾害篇 ——关于灾害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回顾`以及发生趋势特点分析 1黄水天上来——闽北6.22洪灾特点;2 洪灾何其多——历史的回顾;3 山崩地裂——山体滑坡,政和小碓厂惨剧;4 无声的死亡——森林和水稻虫灾,马尾松危在旦夕;5 鱼儿何辜——宁德海域大量死鱼,龙岩某水库水污鱼死;闽江中下游大黄鲶绝迹,光泽鳖业之难;6 风狂浪急人无踪——台风问题;7 大水牛的不幸——97闽北雹灾;8 冬春断流,无水发电——旱情的威胁;9 其它——豹狗濒临灭绝引发的问题;10 公路尘害; 二 环境篇——关于生态环境现状特点以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1 森林现状——不容乐观的数字;2 得不偿失——银耳县的悲剧;3 竹乡隐患——单一树种的危害;4 浊流百里——东游金矿造成的河流污染;5 土地乱开发和国道弃土;6 城市垃圾倒哪里?6 拦坝知多少 ——闽江上游水库状况;7 小纸厂危机——工业废水;8 千里不设防——城市防洪堤问题;9 水文站见闻——灾情预报设备与能力不足;10 一年烧多少——人口过剩引发的生存资料危机; 三 观念篇——关于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分析 1 靠山吃山评析——群众传统观念,需要村村通公路吗?2 林业政策失误在哪里——为什么完不成砍伐指标?3 造林资金与科技问题;4 谁来执法?——有法不依现象;5 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是什么——保护还是创汇?6 环保职能部门的地位与权限;7 环境问题上的短期行为析原——诸候经济与人事选拔制度的弊病;8 卖青山盖学校-难解之题的深层原因;9 林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十万大军解甲归何处 四 希望篇——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先进典型剖析与重要措施探讨 1 科学种林;——混交林应成为森林主体:2 大力发展防护林——东山县经验;3 鼓励绿色食品消费和生产;4 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大武夷观(武夷狗官与毁林碑)5 弘扬优良传统——鲤鱼溪与风水林;(万木林的启示) 6 强化绿色文明宣传,开展绿色教育;7 城市垃圾科学管理势在必行;8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9 深化改革特别是政府机构与职能及人事选拔制度改革;10 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点与邓小平环境思想。11 知识经济与绿色文明;12 老庄自然无为思想在环保上的意义; 序:“绿色是金” 一 黄水山上来 6 22闽北特大洪灾纪实之一:古城水困 二 悲歌泥石流 6 22闽北特大洪灾纪实之二:小碓厂悲剧 三 小溪之难 闽江上游一条小溪的历史变化 四 马尾松危机 福建松林发展状况与面临的灾难 五 杉树绝唱 杉树从独领风骚到衰落的启示 六 消失的豺貉 福建食肉猛兽濒临灭绝 附:蕲蛇、石蛙、鹰 对食用此类野生动物的批评 七 银花一现 “ 银耳”县的教训——掠夺性经营的恶果 八 变色的黄金 闽江上游小金矿带来的环境污染 九 竹乡品竹 闽北发展竹业的成就与忧患 十 纸厂生机 一个成功的治理污染的乡镇小纸厂经验 十一 鸳鸯溪、鲤鱼溪 闽东北山区群众的环保传统 十二 武夷绿魂 武夷山人如何保护家园,发展生态旅游 十三 靠山吃水 水城(光泽)的水文章——一种可持继发展的新思维 十四 柴灶今昔 林区群众如何解决燃料问题 十五 绿色欢宴 闽北绿色食品特色——饮食文化中的环保问题 十六 苏醒的栳林 沙县栳树保护区见闻与阔叶林的复苏 十七 闽江飘流记 一次闽江全程漂流的见闻感受,文明生活方式的探索 十八 闽江长堤颂 防洪工程的必要性 十九 万木林精神 万木林的历史形成以及保护,一种需要弘扬的绿色保护意识 二十 茶园与茶道 闽北茶业兴衰史的人生启示 附:东山的太阳 东山岛绿色工程的示范意义 绿色金库警示录 绿水青山依旧多 ——演讲稿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难忘的时刻,而对我们建瓯人来说,1998 年6 月22日,是最难忘的一天。那个一个风雨连绵,云遮雾盖的早晨,两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突然从天而降!古城惨遭灭顶之灾,上千幢房屋倾刻倒塌,几万名父老乡亲无家可归。而更可怕的是,洪水退后,大街小巷污泥盈尺,垃圾成山,到处是腐烂的食品和禽畜尸体,散发出剌鼻的臭味。行人举步维艰,出门必带口罩。有人在暗中猜测,瘟疫来了!人心顿时惶惶不安,一些人躲在家里不敢出去,一些人准备弃家出逃。不明真相的外地亲友,纷纷打电话询问情况。有人甚至谣传建瓯已经成为“无人区”了。 是啊,人们的害怕和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建瓯历史上多次发生洪灾,而伴随着洪灾的就是瘟疫。据县志记载,从1901年起,鼠疫流行面达38%,死亡人数上万,至今一些上岁数的人想起解放前鼠疫发生,那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犹有余悸。尽管五十年代初以来,建瓯已不再有大面积的流行病发生,可是历史会重演吗? 不,历史决不能重演!为了将可能发生的瘟疫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大洪无疫,我们建瓯卫生系统的干部职工以最快的速度,忘我地投入了这场历史上空前艰难的抗灾防疫战斗,用他们的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无比的人生交响乐。 请允许我讲述几个动人的小故事。 6月23日晨6点多钟,天刚蒙蒙亮,嚣张了一夜的洪水还没有退尽。中医院的医生们为了抢救医院财产,忙了一整夜,十分疲倦,正想稍微休息一下。突然,跑来一个湿淋淋的中年人,喘着气使劲敲门喊救命。原来是他的父亲从逃命的屋顶上摔下,浑身是血,昏迷不醒。一看这种情况,他们马上振作起精神。杨副院长带领两个年轻医生,扛着担架,跳进齐腰深的洪水,跋涉了一公里,把老人接到医院,经过抢救很快转危为安。从那个时候起,中医院的大门就始终日夜敞开。仅在23日这一天,就免费收治了280个伤病员。与此同时,市立医院`林业医院派出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在街头为受伤的灾民巡回义诊。防疫站在市中心设立注射点,为排成长龙的人群注射疫苗。在那几天里,市直医疗单位的大多数同志,每天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让每一个灾民都能随时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温暖和爱心。 白衣天使的及时救治,为防疫灭病争取到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清除洪灾留下的污染,恢复城区清洁卫生的面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谁也无法想象,清除这些如山的垃圾,将有多么困难!人们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据统计,市政府组织了4 万劳力,4800多辆运输车,整整奋战了12个昼夜,才将这些垃圾基本清除出城区。最困难的也许是清理水南冷冻厂的战斗。这个冰库藏有近六十吨肉品。因为断电,很快开始腐烂,冰库的主人不知去向。我们卫生局的领导得讯后,赶到现场,臭味弥漫到一公里外,地上的腐烂液都有脚背深了。为了处理这些腐烂肉品,他们先后找了4批民工。可所有的民工一闻到那臭味,掉头就走。无奈之下,只好向部队求援。为了保护部队战士们安全,他们东奔西走,找来了口罩`手套`长筒雨靴`麻袋等防护用具供战士使用。在战士们冒着恶臭奋不顾身清理烂肉时,他们始终在现场与部队并肩奋战了整整七个小时,直到完成全部任务才回去。事后有人说,你们真傻啊,按照职责分工,清理冰库并不是你们的任务。可是他们听了只是付之一笑:只要抗灾需要,不分份内份外!多么平淡的语言,却又包含着多么崇高的无私精神境界。 这种精神境界,在68岁的郑恒孙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老郑从事过多年的爱国卫生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已经退休,况且洪水来时,他的家中全部受淹,本来可以不出来工作的。但是为了大局,二话不说接受了城区小巷和内河的消毒杀菌任务。他组织了一支郊区农民为主体的队伍,率领着他们,走遍了城区的135条小巷。那是一条多么难走的道路啊。每条小巷中都有许多房屋倒塌,垃圾污物堆积两三米高,一踩上去烂泥陷到膝盖,还有横七竖八满是铁钉的旧木料和破家具挡道,有的地方只能爬过去。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有一次内河里一头死狗,腐烂生蛆,臭气薰天,人们不敢靠近,老郑亲自动手,连洒了11碗漂白粉。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消杀队连干14天,把全城小巷`内河`农贸市场以及巷内两千多幢老房全面喷洒消毒了3—4次。直到现在,这支队伍还在为巩固抗灾防疫的成果活跃在大街小巷。 如果说老郑身上中体现了老一辈卫生工作人员的高尚品德,卫生局干部小黄顺昌运药的传奇历程,就是年轻一代精神风貌的展现。洪水退后,迫切需要大量消杀用的漂白粉,领导决定派小黄负责到顺昌富文化工厂运回10吨。其时洪水刚退,国道桥断路阻,为了抢时间,他从迪口绕道走。24日早晨4点出发,一路堵车,200公里走了14个小时。快到富文时,一辆大卡车翻倒路中间,再也无法前进。只得步行几里找到富文卫生院住宿。那一夜,他和另一位同志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天气热,没水洗澡,蚊子又多,好容易捱到天亮,进厂提货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化工厂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他们却没有带现金! 如果在平时,这事很容易解决,只要打个叫家里人去银行电汇,或者将钱交给在建瓯的化工厂业务员就行。可是由于电讯中断,没法联系,两个办法都不行。小黄灵机一动,提出用自己开来的吉普车抵押。但是人家又嫌这辆车太老太旧。这下小黄急了,找到厂长,再三恳求,好话说了一箩筐,终于感动了厂长,派了十几个工人,硬将十吨漂白粉用肩膀扛过厂前断桥,装上了龙马车。又颠波着往回开,到建瓯已是第二天晚上了。当消杀工作顺利开展的时候,有谁知道这趟路程的艰苦,有谁知道这些药品的来之不易,有谁知道,小黄所受的屈辱委曲?但是为了抗灾防疫,他把这一切都默默地付之淡然! 同样的经历,防疫站食品卫生监督科的老叶也遇到多次。因为灾后容易暴发肠道传染病,必须彻底杜绝“病从口入”,加强对餐饮业和食品加工销售特别是大宗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但是有些业主出于个人利益,抵触情绪强烈。南门冰糖厂刚刚运来二十吨砂糖就被水淹,业主打算运到外地销售。老叶赶去制止,业主开初托了一个有来头的人说情,但是老叶回答,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污染食品在任何地方都不能销售。这一说业主急了,扬言说,你要不让运走,我就吊死在你防疫站。几乎每处理一起都要被人骂一次。受灾业主的心情,他理解,同情,辛苦数年甚至半辈积累的财产,都压在货上,一夜之间毁了,能不心疼上火吗?然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必须坚持原则。为了坚持原则,他们毫不计较个人委屈。正是这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不仅消灭了污染食品流入当地市场的现象,也堵住了污染食品转移外地的漏洞。为保障灾后人民的饮食卫生,他们作出了无声的积极奉献。 整整一个月的辛苦奋斗,整整三十多天的高度警惕,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6月22日至今已经50天了,建瓯没有发生一起疫病,就连常规发病率,也与往年一样,没有增加。经过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的再三论证,我们可以郑重地宣布:建瓯大灾无疫!空前的洪灾,绝对的无疫!伟大的胜利! 今天,在总结大灾无疫胜利的经验教训时,我们可以归纳出许多条。我们感谢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正确指挥;我们感谢人民子弟兵的全力以赴;我们感谢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我们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归功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但是我要说: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忘我工作,忍劳忍怨,无私奉献,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也是取得防疫灭病胜利的坚强保证。没有他们在危难时刻献身手,大洪无疫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有我们这支队伍,“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时代将永远不再! 千古文章万木林 万木林位于武夷山景区南100公里的建瓯市房道镇,有宽敞平坦的公路直达。万木林最早为外界所知,要归功于赵 六十年代主演的电影《青山峦》。这部反映上海青年支援闽北林业建设生活的影片,吸引了不少热血青少年。我那时正在苏北的一所小学读书,看过电影后,那连绵不断的青山,遮天盖日的树木,调皮滑稽的猴子,高大笨拙的狗熊,憨厚淳朴的山里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激起了对南方山林的无限想象与向往。 然而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初,我才有机会一睹万木林的真实面目。那时的万木林,只有一条森林小铁路与外界相通。我沿着杂草遮掩的铁轨,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保护区驻地大富山。从那里上山,在林中转了大半天,没有见到一只动物,只是满眼的大小树木,一律笔直的伸向天空,树技树叶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绿网,几乎透不进阳光。林间幽幽的,仿佛黄昏。沙沙的风声,哗哗的流水声,间杂着不知什么的怪声,不断的涌进耳朵。说实话,当时的感觉,跟插队时在别处山林中行走的感觉没有什么两样。树林,就是树林嘛。 以后我又陪文学界的朋友去了几次,对万木林的了解渐渐增加。万木林是我国南方最大历史最久的人工林,也是典型的亚热带阔叶林。创始人为元朝末年的房道人杨达卿。杨达卿是当地的富户,为人厚道。有一年闽北大旱,农民粮食歉收。杨达卿以“株树斗粟”即种一棵树给一斗米的办法,既解救了饥民,又在大富山造起了一片树林。也许是好心得好报吧,后来他的孙子杨荣,竟官至内阁宰相,成为明初著名的辅政三杨之一。杨荣为了表彰其祖功德,将杨达卿的事迹上报皇帝,把万木林列为风水禁林。在杨家世代的保护下,万木林虽然多次遭受摧残,仍然保留了大部分原生树林。解放后,国家把她列为自然保护区。共产党员耿连波,自愿报名到万木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多年,不仅弄清了万木林的基本状况,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据目前的资料,万木林约有1200多种植物,140多种动物。其中不少属于珍稀品种。如林中最大的沉水樟,胸径一点八一米,树高三十四米,堪称樟树之王。最大的观光木,胸径一米多,树高三十米,十分罕见。还有碗口粗细的掌血飞龙和长近百米的十八兄弟等珍奇滕本植物。成为著名的亚热带“森林博物馆”。而万木林所在的房道镇,多年来坚持植树造林,使该乡的森林复盖率达到80%以上。九十年代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推广科学种竹,成为拥有十多万亩丰产毛竹林的小康之乡,沿着前往万木林的公路,一路上青翠挺拔,层层叠叠的竹林,成为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令人感受到一种荡洋在绿色林海的无限欢畅无比清新。 走出万木林,紧靠着林边,有一个杨氏集居的村庄,村头小小的杨氏祠堂里,供奉着创建万木林的杨氏先人。堂外一座高大的木牌坊上,用黑墨书写着历代杨氏中有功名的人。我看了看,发现这些人全是在杨荣之后发达,长长的一串,占满了整个明朝的空间,谱写出一支极为光彩的乐章。而到了清代,音符戛然中止,一下就沉寂了三百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又灿烂辉煌起来。以收藏,捐赠大批珍贵书画,创建福州积翠园艺术馆而著名于世的北京军区老干部陈英,是杨达卿的嫡系传人。陈英是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几十年戎马倥偬,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干部。他在工作之余,热心收藏书画,犹其是文化革命期间,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护了许多书画家,抢救了许多艺术瑰宝。九十年代初,陈英将这些耗尽一生心血收藏起来的无价之宝全部捐献给国家。并将国家颁发的174万奖金全部捐献,在美丽的福州西湖畔建立积翠园艺术馆。陈英奉献的何止是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他奉献的是一种远比一切艺术和金钱更加珍贵的高尚精神!从杨达卿杨荣到耿连波陈英,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变幻,而万木林始终郁郁葱葱,越来越旺盛,正是这种精神贯穿着历史,越过时光的隧道而起来越强大。今天的万木林,以其独特的历史,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前来参观考察。人们喜爱万木林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更喜爱万木林蕴含的博大人文精神。万木林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民族和时代精神的象征而到处传扬。 如今,我每一次到万木林,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透过那些默默挺立的树木,我听到:相倚的鸳鸯树倾诉爱情,孤独的观光木呓呓梦语,坚强的罗浮栲侃侃而谈,受伤的樟树王低低呻吟。我看到:一本扣人心弦的传奇,一首辉煌壮丽的史诗,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我的心为之震动,灵感如泉奔涌,不可遏止地创作了一些关于万木林的文学作品,让从未到过万木林的人知道万木林,对她产生兴趣;让到过万木林的人理解万木林,对她更加热爱。我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位中学生的来信,他告诉我“原来想将来长大了要离开家乡,自从我看了你的书,我就觉得家乡是多么的美好。尽管她不如闽南地区那么富有。现在我的理想是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这真是一个作家能够得到的最好回报!感谢万木林,她是我是生命之林,创作之源。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不断地再去万木林,再写万木林! 98/05/28 真实的财富(暂名) ——绿色手记 南 强 著 本书主题:通过对我省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灾害(以洪灾为主体的各类灾害)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并试着探索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福建发生的各类灾害,犹其是大洪灾,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继97年龙岩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后,98年南平地区又遭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损失达几十亿以上。与此同时,旱灾,农林业的虫害`,水产养殖业的病害,以及台风`冰雹`寒流等等,也频繁发生,因此造成巨大损失。这些灾害,一方面是因为全球性气候反常,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但另方面也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为因素造成。 环境恶化的最主要表现首先是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总面积虽然不少,占陆地面积的58%,但多是以针叶林和竹林为主体的中幼林,原生态的阔叶林几乎灭绝。这就使得森林对环境的调节犹其是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其次,过度过快的土地开发,矿产开采,先行工程,造成的废土和城市垃圾的无序倾倒,以及大大小小的桥梁`堤坝,使得闽江上游河床不断抬高,越来越窄,泄洪能力越来越弱;再次,乡镇个私企业盲目上马,特别是小纸厂,小化工厂造成的污染,使得水质大大恶化,使河流生态破坏,渔业受损;而汽车与工业燃烧放出的废气又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凡此种种,均是灾害的人为因素。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基层领导和群众的防灾和环境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满足于已有的林业成就,津津乐道于森林面积全国第一,不愿在保护环境上花大力气。尽管省政府多次强调要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并制订了一系列战略方针与有关政策,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状况,既有历史,观念的因素,也有人口`资金`技术等因素,特别是政治人事体制方面的因素。本书企图通过以上分析,引起人们对灾害与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从而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福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进一深化改革,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序:重新认识“绿色是金” 一 黄水山上来 6 22闽北特大洪灾纪实之一:古城水困 二 悲歌泥石流 6 22闽北特大洪灾纪实之二:小碓厂悲剧 三 小溪之难 闽江上游一条小溪的历史变化 四 马尾松危机 福建松林发展状况与面临的灾难 五 杉树绝唱 杉树从独领风骚到衰落的启示 六 消失的豺\貉 福建食肉猛兽濒临灭绝 附:蕲蛇、石蛙、鹰 对食用此类野生动物的批评 七 银花一现 “ 银耳”县的教训——掠夺性经营的恶果 八 变色的黄金 闽江上游小金矿带来的环境污染 九 竹乡品竹 闽北发展竹业的成就与忧患 十 纸厂生机 一个成功的治理污染的乡镇小纸厂经验 十一 鸳鸯溪、鲤鱼溪 闽东北山区群众的环保传统 十二 武夷绿魂 武夷山人如何保护家园,发展生态旅游 十三 靠山吃水 水城(光泽)的水文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十四 柴灶今昔 林区群众如何解决燃料问题 十五 绿色欢宴 闽北绿色食品特色——饮食文化中的环保问题 十六 苏醒的栳林 沙县栳树保护区见闻与阔叶林的复苏 十七 闽江飘流记 一次闽江全程漂流的见闻感受,文明生活方式的探索 十八 闽江长堤颂 防洪工程的必要性 十九 万木林精神 万木林的历史形成以及保护,一种需要弘扬的绿色保护意识 二十 茶园与茶道 闽北茶业兴衰史的人生启示 附:东山的太阳 东山岛绿色工程的示范意义 鹭岛之晨 厦门环境保护巡礼 本书既是严肃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优美流畅的随笔结集。 全书约15万字,99年3月底完稿。 作者南强,著有长篇小说《幸运》,散文集《万木林风情》等多部作品。是我省实力作家。 622建瓯洪灾见闻录 洪荒咏叹调 地处闽北腹地的建瓯市,历史上以闽北首府`福建重镇著称,今天虽已不再是闽北首府,然无论哪方面仍在闽北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建瓯得天独厚的天时地理条件。建瓯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度适中,雨量丰富,地势平坦,土层肥厚,与相邻的灾害频繁的政和`武夷山等地比较,自然灾害极少,农林业十分发达,所以又有福建粮仓,绿色金库的美誉。但也正因为这种长期的天然优势,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灾害危机意识,每当传来政和`武夷山等地受灾的消息,人们总是在叹息之际,暗喜自己的太平。谁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种灾害也会落到建瓯人的头上。 所以,当6月21日洪水警报从水文部门发出后,大多数建瓯人仍然不以为然。6月以来,这样的警报已经是第四次了,每一次都怎么样怎么样,最后不都是擦肩而过吗?尽管这第四次警报口气严重的多,说是比二十年前的洪水要高一米,但二十年前那次洪水也只是在主街上一层薄薄的水,有惊无险罢了。所以,当天夜里只有那些住在低洼处和在主街一层楼开店做生意的人将东西搬到二楼,多数人照样高枕无忧。深夜十一点钟,有关部门再次发出将有二十年来最大的洪水的警报,我将警报通过电话转告各城区及部分沿河乡镇校长时,多数人还以为是例行公事呢。 一夜就这样平静而过了,22 日早晨七点,我象往常一样走出处于城市中心的南街头城镇医院宿舍大门去上班,我抬头看了看,天空阴沉沉的,快要下雨的样子,店铺多数关着,门前站着一些人在议论,情况跟往常一样平静。我穿过南街头到位于南门街的局机关,一路上听到人们在说水已进城了,估计中午达到南街头。我到机关拿了一些东西后,回头打算到进修学校。到南街头的时候,看到水已进到后街实验小学的门前。但此时我仍不信水会大多少。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