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文选》序

  夏衍

  文学是人学,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和反映这种生活的文学,不能不受到时代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新文学,就是在这个沸腾的变革时代中成长起来的。

  从五四到现在的七十二年中,中国新文学有过五个比较昌盛的时期:一是五四之后,二是三十年代中期,三是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四是五十年代前半期,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也就是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在中国当代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党中央号召我们解放思想,“在思想上坚决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样,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文艺界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许多年轻作家,写出了数量可观、为各阶层人民欢迎的作品。文学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不可能不受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制约,时代变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在变革之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的思想、感情,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创作方法,以及他们各自的风格,也不可能遵循过去的模式而有所创新,有所探索,这看来也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到现在,改革开放还只有十二、三年,要对这段时间的文学作出定性的论述,显然是为时过早,但是,在我这个上了年纪的过来人看来,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这些作家敢说真话,敢于冲破文学上长期存在的清规戒律,接触到了当今知识分子生活中的相当敏感的问题,所以这十多年来的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这和三十年代初期的左翼作家的作品作一比较,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今的中青年作家都是在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举例说,今年三十岁的青年,是一九六一年出生的,这是“三年困难”开始好转的一年,但是当他正要上小学的时候,“文革”就开始了,从六岁到十六岁,他们的儿童和少年时期几乎无一例外是在动乱苦难中度过的,到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他们才十八岁,按此推算,今年五十岁的人,当时也才是三十八岁,他们一方面不像我们一代那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受过正规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都经受过比战争年代更残酷的磨炼折腾,由于此,当今中青年作家的作品,还不能像前辈作家——茅盾、老舍那样成熟,也可能他们的作品有一点涩味,乃至越轨,我看这也是时代和社会大动荡时期的一种难于避免的反映,因为,这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初级阶段”。

  振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我们寄希望于比较年轻的一代作家,对他们的要求可以严格一些,但不应该求全责备,拔苗助长。人们需要严师,也需要益友,严师益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鼓励青年人振作精神,奋发前进,而决不是使他们无所适从,仓皇失措。由于此,我认为出一套丛书,让更多的读者,更多的文学评论者看到这一些创作旺盛的中青年作家的面貌,了解他们的心态和脉搏,这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是很有益处的。

  在当前出版界遇到不少困难的时候,华艺出版社能一举出版这一代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壮举。我钦佩他们的勇气和魄力。这一辈作家中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则知名而不相识,有些作品我看过,当然,对一个年逾九旬的人,要通读全套丛书,是不可能的,我把振兴文学的希望寄托于年轻的这一代和下一代,因此,写一点感想,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助威呐喊,祝愿他们为繁荣文学创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日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