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
后记

      记得那是我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第二年——一九五○年春天,我偶然看到一本封皮已被搓
烂了的书——《洋铁桶的故事》读着读着,我被这本书里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这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小说。也就是说,到这时我才知道有小说,知道我也熟悉的生活能
用来写成一本书。也从此开始,我爱上了小说,爱上了文学。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成了图书
馆的常客,把大部分津贴送到书店里。我常常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地战斗、工作的
英雄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为英雄人物的牺牲心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要难过好几
天。好多书中的英雄们,至现在还栩栩如生地活在我的心间,永远忘不掉。他们对我的生活
起着莫大的鼓舞作用。我感激用笔墨描绘、记录下革命英雄的伟大业绩的作家们,更加崇敬
以汗水和鲜血创造了属于劳动人民的新社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们。在这种感情的推动
下,我要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的愿望,有了一个更明确的目的:我想表现出共产党怎样领导
人民走上了解放的大道;为了革命事业,人民曾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和牺牲;从而使今天的
人们重温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学习前辈的革命精神,更加热爱新生活,保卫社会主义的祖
国。同时,我还想,我这样做也是对为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生存和幸福而献出生命的先烈
们的献礼。我仿佛闻到了革命战士和烈士们用血汗浇育起来的胜利之花的沁人心脾的清香,
使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掉他们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和牺牲呵!
    我出生于山东省昆仑山区的贫苦农家,和其他穷人一样,受着地主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
削和压迫,象奴隶一样地苦度生涯。“七七”事变以后,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撩下人民,
自己发财逃命,日本侵略者很快打进来。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双重枷锁和压榨,使人民濒
于死亡的边缘。一声春雷,共产党领导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拯救垂危的祖
国。抗日战争的烽火,在昆仑山又燃烧起来了!我的家庭在党的教育下,立即投入了革命的
浪潮中,我的大姐、哥哥相继参加了革命。母亲也由于儿女的影响,和革命有了不可分割的
血肉关系。在党的引导下,她的阶级觉悟提高了。历经无数次斗争的考验,她渐渐从无意识
到有意识,从本能的到自觉的,终于成为一个积极的革命者,以她做母亲特有的慈爱胸怀和
她那穷苦人的阶级意志,贡献出所有的力量顽强地为革命事业辛勤工作。我从小和母亲形影
相依,她的行为,她的眼泪,她的欢笑……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直至现在,我对母亲当
时的神态表情,做过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还记忆犹新。
    当时对敌人的斗争异常尖锐、残酷和复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
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遍处皆是,有口皆碑。我当时虽然年幼,但是处在那样的时代环境里,
生长在被敌人称为共产党的“干部窝”、我党干部谓之“招待所”的家庭中,我接触和交往
的干部和八路军战士很多。我们的感情是不能用时间来估计的,有的相识几天,有的甚至刚
见面,我就象亲哥哥亲姐姐一样敬爱他们了。我常常偎在干部姐姐和八路军哥哥怀里听胜利
消息,同他们一起欢笑;但也有时听到昨天还教我们儿童团唱歌的战士和干部的牺牲情形而
痛哭不止……这些平凡朴素又崇高伟大的人民战士的英雄事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
象。光阴虽然过了十多年,但是他们的名字、面貌,我现在还记得很真切,我能真实地详细
地讲出很多他们的故事来。这不是我的记忆力好,而是英雄的形象太鲜明了,它牢固地刻印
在我的心里。
    《苦菜花》这本书,就是以这些真实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写成的,有不分情节几乎完全是
真实情况的写照。作为艺术形象,书中的人物是根据现实生活集中概括而成的,但几乎所有
人物都有一定的模特儿为蓝本。我家里的亲人和参加过当时当地斗争的同志看过这书后,都
说感到亲切,并能数出不少书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人某人,哪件事情当时的情况是如
何如何的。
    有了生活才能谈到创作,对这一点是绝对不能怀疑的,无须赘述。但是要把生活写成文
艺作品,还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习和刻苦劳动,特别是要依靠组织的指导与帮助。
    革命部队是一座陶冶人材的大熔炉,是一所学习内容十分丰富的大学校,它为要求进步
的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参军那年刚满十四岁,完全小学还没读完。所以我在文化和政治
素养方面有一些提高,全是党多年哺育的结果。
    我第一次开始练习写作是一九五二年春天。那仅仅是练习,只是把自己亲身经受过和熟
知的事情仿照小说的形式一页页记下来。我一气写了好几万字。可是越写越觉得自己水平太
低,写得很糟,表达不出想要表现的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貌,故此辍笔了。但是思想上老是
放不下,不论睡眠时间或工作之暇,一想起那些动人的事情和人物,心里就激动非常,有时
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然而苦于自己无能,觉得对不起我所熟悉的那些人民英雄,心里很
不安宁。至此,我更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等将来水平提高了再来写。
    一九五三年我从杭州调到南京工作,和几个战友经常谈及写作之事,他们鼓励我继续写
下去。我便又开始写,结果写出一篇四五万字的文章,是全以真实材料记述母亲的。这篇文
章也可以说是《苦菜花》的素坯。在这一时期我也写了其他一些东西,如散文,诗等,都是
习作,没想到能够发表。我知道写的不好,即使发表了,对自己和读者都没有好处,同时对
生活也是不负责任的。分析和估计了自己的情况之后,我订出了精读书籍和练习写作的计
划。在其后的几年业余时间内,我除去练习写一些短文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特别是
加强了对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毛主席的著作的学习,以打下写作的基础。这期间,我一次次
压下我的创作冲动。压抑创作冲动是很不好受的,甚至会感到痛苦。尤其是想到活在我心中
的那些为人民牺牲了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我就激动得不行,急于挥笔蘸墨……可是转念一
想,写不好硬写,就会写糟,也是对不起先烈的,便又冷静下来,进行学习。就是这样,我
越压抑我的这种创作冲动,我脑海里的人物就越发活跃,越发鲜明,我也就一天比一天想得
更多,想的更深。终于渐渐地在我心里形成了很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好象我又重温了
一次过去的生活经历。对于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那个斗争的年代,我也感受得更强
烈,体会得更深刻了。直到一九五五年春天,我再也抑制不住创作的激情,便在执行海防任
务的空隙中,面对着南海,把纸夹子放在膝盖上,动笔写这部长篇小说了。
    初写的时候,计划写十万字左右,但笔不听指挥,第一遍稿竟写了十七八万字。然而还
有很多生动的人和事遗漏了。我感到不安,就又写。第二遍稿写下来,已是二十八万字了。
可是仍旧感到不满足,觉得没有把想要在这部书中容纳下去的东西都写出来。到北京改了一
遍,比原来又几乎多了十万字。
    我在写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曾经气馁停笔,但是一想起那些为革命不惜流血牺牲的
战士,又增加了勇气。尤其是得到了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和宁干同志的许多帮助和指教,
才得以最后完成了《苦菜花》的定稿,我在此顺笔向他们志谢。
    作为一个被先烈们用生命保卫着成长起来的革命后代,我写出这本书,算作对人民英雄
的纪念。它比之于英雄们的光辉业绩来,是逊色万分的。由于我的能力差,知识浅薄,阅历
不广,使这本书存在许多缺点甚至错误之处,为此,我深感内疚。这次重排出版这本书,我
趁机做了些修改,但仅是枝节和文字上的。这并不是说书已完美无瑕了,如上所述,缺点还
很多,只是因为作者的能力有所不及,加之时间有限,有些东西是一时难以弥补的,故此只
好作罢。在此谨向读者和关心此书的批评家们致歉。同时,我愿继续努力,以期能在新的作
品中,有所提高,做出较好的成绩,献给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
                                                      冯德英
                                            1959年6月3日于北京

前回首页